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地方部门平台链接>石城镇>政务信息 >> 政务信息

崇阳县塔坳村:红绿交织绘振兴 烟火气里暖民心

  • 来源:崇阳县融媒体中心
  • 发布时间:2025-04-14
  • 发布者:崇阳县融媒体中心

清晨的鸡鸣峰顶,100千瓦光伏板泛着粼粼波光,山腰处85亩白芨田随风翻涌绿浪;修缮一新的湘鄂边苏维埃政府旧址前,“红色讲解员”正为研学团队讲述“血洗宋家山”的悲壮故事;阳光小区新建的公共厨房里飘出柏树枝的焦香,张婶正翻炒腊肉……

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驻村工作队与崇阳县石城镇塔坳村村“两委”坚持党建引领,扎实推进乡村振兴,逐步探索出一条产业兴村、绿色发展之路,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8万元,一幅红绿交融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崇阳县石城镇塔坳村徐徐铺开。

革命红:薪火相传 擦亮振兴底色

塔坳村是老苏区,土地革命时期的湘鄂边中心县委旧址就建在塔坳村一组的实竹坪。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留下了革命烈士的光辉足迹,灌注了革命烈士的丹心碧血,传颂着革命烈士的不朽传奇。2022年,塔坳村成功获批中组部、财政部重点扶持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项目,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共同努力下,塔坳村将400万元项目资金化作“历史重现”的力量。

塔坳村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复原湘鄂边苏维埃政府、红军医院青砖灰瓦主体,收集红军药箱、土枪等文物43件,整理口述史料5万余字;在专家指导下打造“五个一”红色地标——1条风雨廊桥红军路、1座红军医院陈列馆、1处青少年研学基地、1组苏维埃政府旧址参观点、1面红色故事浮雕墙;邀请专业规划团队设计游览动线,将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军医院等8个点位串珠成链,开发“重走红军路”等体验项目。“当年红军医院用的止血草药就是白芨,现在我们规模种植的药材,既是产业,也是活着的红色教材。”站在新建成的红军医院前,塔坳村党支部书记汪文军说道。

生态绿:向山借力 激活绿色经济

沿着鸡鸣峰的盘山小道向上,85亩白芨田层层叠叠。塔坳村抢抓春耕时机,组织村民对中药材种植基地开展集中施肥除草,通过科学管护确保黄精、白芨等道地药材丰产增收,带动20余户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白芨喜阴,这山坡地以前种啥都长不好,如今反倒成了‘聚宝盆’!”技术员老叶指着新抽的白芨芽苗介绍。

阳光小区楼顶上,光伏板整齐排列,成了村民口中的“阳光存折”。“去年在阳光小区楼顶新增了45千瓦光伏板,不占耕地还能遮阳!”村会计周美兰翻开账本:45千瓦光伏电站每月发电4000多度,一年能为村集体增收2万余元。这些钱化作“生态基金”,反哺山林养护和人居环境整治,绿色产业链越转越活。

烟火暖:小改造托起大民生

为解决群众出行难题,2023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投入资金60万元,对2.5公里村庄主干道实施硬化工程,惠及沿线80余户村民,打通了农产品外运的“最后一公里”。村民李顺发感慨道:“以前雨天出门一身泥,现在道路平坦又宽敞,卖山货更方便了。”

“过去办酒席要到镇上饭店,花费大还不方便,楼房里面没地方熏腊肉,现在可省心了!”阳光小区新建的公共厨房里,村民张婶乐呵呵地说。这处新建的厨房,配备了猛火灶、排烟系统和消防设施,既能办红白喜事,又划出专门区域熏制特产……这些带着烟火气的改造,让村庄治理有了温度。

如今的塔坳村,红色故事写在文化墙上,绿色产业长在群山之间,民生小事办进百姓心坎。傍晚时分,光伏板仍在静静蓄能,公共厨房飘出饭菜香,宛如一幅流动的乡村振兴画卷。站在新硬化的村口公路上,市农业农村局驻村工作队队长晏翔望着青山下的村庄说:“乡村振兴不只是修路盖房,更要让老传统有新传承,让好生态变成实收益,让每家每户的日子都热气腾腾。”

通讯员:吴海波

一审:陈超

二审:黄益民 熊晓辉

三审:全宗海


  • |

打印收藏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