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崇阳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要点

索引号 : 011359676/2023-14668 文       号 :

发文机构: 崇阳县发改局 主题分类: 其他

名       称: 2023年崇阳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 2023年05月22日

有效性: 有效

2023年崇阳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全国、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现场会统一部署,推动巩固拓展易地扶贫搬迁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以促进搬迁群众增收为根本要求,围绕基本产业、基本就业、基本公共服务、基层社区治理、基层组织建设,压实工作责任,推动工作落地落细,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推进配套产业发展。立足辖地资源条件着力培育壮大“竹茶药猪”等优势特色产业,扶持发展联农带农新型经营主体。在安置区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加工、手工业、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产业,大力推进安置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精心管理县经济开发区小微企业扶贫孵化园、路口镇宜民佳苑产业基地、白霓镇浪口村地球仓生态酒店等13个已建产业项目,重点建设康岭花园农旅产业带、樱花小镇黄精种植基地等16个2023年度中央衔接资金易迁后扶产业项目。

二、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将安置区作为稳岗就业工作的重点,通过深化劳务协作、做强劳务品牌、鼓励返乡入乡创业、发展集体经济、支持帮扶车间、开发乡村公益岗位和以工代赈方式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创业,确保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家庭至少稳定就业。全面防止返贫,依托信息系统和县农村劳动力实名数据库,乡两级建立健全搬迁群众就业管理台帐,逐点逐户逐人摸清底数,完善就业情况动态跟踪机制,制定帮扶工作清单,实行动态更新。持续提升4个200人以上安置区就业服务站窗口)服务水平,为搬迁群众提供政策咨询、业务办理等一站式服务。建设培训需求台账,按照“应培尽培,愿培尽培”的原则,组织开展面向搬迁群众新型学徒制培训岗前培训、新职业新业态培训、乡村建设所需乡土人才技能培训、涉农技术培训。

三、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全面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强化地党委政府对后续扶持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管理,提升安置区社区理水平。巩固提升安置区综合服务功能,持续引导安置区选择合适的物业管理方式,督促做好房屋和配套设施的日常维修维护。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主体“三方联动”机制,充分调动搬迁群众参与积极性,形成社区治理合力。引导社会组织在社区融入、特殊人群关爱、创业就业帮扶、社区人才培育、养老服务等领域重点发挥作用。进一步健全安置区乡村治理体系强化治理力量,推广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定期走访,落实帮扶救助、法律援助和心理疏导,杜绝“病死家中无人知”等负面事件。继续组织开展文明家庭创建、劳动模范评比等活动,推动形成团结和谐、互帮互助的新型邻里关系,不断增强搬迁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四、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重点推进本年度中央衔接资金易迁后扶8个配套项目建设,做好安置区配套设施的补短提质、提标扩面工作加强配套设施管护,将安置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确权到乡镇、村、社区,落实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利用村级集体经济、财政衔接资金、政府自筹、社会捐赠等方式,充分拓展管护经费渠道。盘活安置区公共用房和因人口自然减少而产生的空置房等资源。

五、深入开展试点示范。 茅井、黄家坳、官庄村、老胡洞等中心村安置区为重点,县至少打造1-2个共同缔造示范区。打造肖岭新区、朝阳小区、樱花小镇、阳光小区、大寨兴苑、康源小区,力争在产业发展、工资性收入、就业规模、社区治理等指标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争创全省乡村振兴新样板。已入选全“稳得住、能致富”示范安置区的宜民佳苑,作为我市唯一800人以上安置区,要按照全省现场会“四个健全”工作思路,突出提升县域经济辐射带动能力,突出增加搬迁群众收入突出共享迁入城镇公共服务,突出搬迁群众与城镇居民多维度融合,加快实现产业特色化、就业多元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治理现代化,高质量高标准争创全省典型。

六、着力抓好风险防范化解。加强对搬迁群众的社会救助政策宣传、主动摸排、监测预警和救助帮扶工作,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人口及时纳入低保或特困救助供养范围,扎实做好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切实做好搬迁群众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压实责任,精准施策,重点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针对规模小、地处偏远的安置区,强化组织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化解风险隐患。高度重视安置区安全事故防范、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和安置房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对安置区配套建设的产业基地、扶贫车间、手工作坊等重要场所可能发生的山洪地质灾害、火灾、交通安全事故、生产安全风险等隐患巡查排查。

七、切实保障合法权益。探索解决搬迁家庭成员人口自然增长导致的住房面积不足问题,支持各地探索公租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用于保障搬迁人口新增住房需求的政策。搬迁群众享受的迁 出地承包地山林地已实施退耕还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耕地地力保护等各种农牧业补贴和生态补偿等政策按照现行标准执行,城乡居民养老、低保、特供等社会保障权益保持不变。

八、扎实开展考核评估。年底做好全省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交叉检查迎检工作,对外展示我县易地搬迁后扶积极形象做好迎接2023年国家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相关准备工作。

九、确保问题整改清零。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扎实做好2022年度国家巩固脱贫成果考核评估反馈问题国家发改委新闻媒体暗访发现问题、2023年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全省易迁后扶交叉检查发现问题及信访反馈问题整改,确保易地搬迁后扶问题整改不留死角不留隐患不留尾巴。

十、不断提升业务水平。组织参与省易迁后扶业务培训,加强政策宣传讲解,推广交流工作经验,破解重点难点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实时掌握了解各地搬迁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拿出对策措施。支持业务骨干参与省内相互交流工作。

十一、着力营造良好氛围。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坚持集中宣传和常态化宣传相结合,及时总结提炼后续扶持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对成效明显的典型积极向媒体宣传推介整合资源、主动发声报道,为后续扶持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落实“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相关要求,继续参与开展全省易地搬迁“最美易地搬迁安置区”“最美奋进帮扶干部”“最美励志搬迁群众”等“三个最美”评选活动。

十二、切实加强信息报送制度。依托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调度系统,做好对安置区产业发展、群众就业、社区管理、地质灾害和房屋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调度,特殊情况适时调度根据工作需要,及时报送相关典型经验做法等相关信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