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县上半年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来   源:崇阳县统计局 主题分类: 社会发展

发布单位: 石城镇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 2022年11月04日

上半年,崇阳县立足自身优势,对照企业培育、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三项考核指标,推进文化产业稳步发展。总的来看,全县二季度形势相比一季度有所改观,但形势不容乐观。

一、基本情况

2022年上半年,全县共有规模以上文化企业30家,新增9家,净增6家,净增数在全市排名第一。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4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规模以上文化工业企业营业收入3.91亿元,同比增长0.3%;限额以上文化批发零售业企业营业收入0.84亿元,同比增长89%;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0.19亿元,同期持平。

二、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今年以来,我县文化产业虽发展迅速,净增数在全市排名第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明显,但不论是总量还是发展规模都明显偏小,而且布局分散,市场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

1、在全市排名靠后。一是总量较小。上半年,我县文化产业营业收入4.94亿元,在全市排名第6,在南三县排名中,比排名第3的通城县10.28亿元,少5.34亿元,不及一半,比排名末位的通山县1.42亿元,多3.52亿元。二是占比偏低。上半年,我县文化产业营业收入占全市比重7.8%,在县市区中排名第6,在南三县排名中,比排名第3的通城县占比16.3%,低8.5个百分点,比排名末位的通山县占比2.3%,高5.5个百分点。

2、产业占比不均衡。从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的结构看。上半年,崇阳县文化制造业占主导产业地位,占总量的79.2%;文化批零业占总量的17%;文化服务业占总量的3.8%。文化制造业占比较高,文化批零业和文化服务业占比偏小。

3、区域分布不平衡。相对于我县42.8万常住人口而言,现有文化产业总量仍有较大不足,全县12个乡镇中,石城镇、路口镇、铜钟乡、港口乡、高枧乡等5个乡镇目前还没有文化产业项目,现有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县城城区和白霓、沙坪、桂花、金塘、青山、肖岭等几个大乡镇,而且现有的各类文化产业都程度不同的存在规模不大、档次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无法形成品牌效应,没有起到提升县域文化品位的作用。

三、文化产业发展建议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文化消费的需求日益增加,新型文化消费观念逐渐兴起,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发展空间很大。但由于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我国局部疫情时有发生,文化旅游产业仍在困难中前行,产业复苏和企业纾困难度加大,必须以创新理念、科学规划为导向,以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为保障,以科技进步、人才支持为动力,才能实现我县文化产业资源的优化重组和跨越式发展。

1、精心打造亮点。创造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挖掘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是当前和今后几年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要将文化产业与旅游文化资源有机结合,大力开展民间文化艺术研究,积极开发整理本土的音乐、歌舞、服饰、民居、饮食、民间故事等民族文化资源,吸纳融合多元文化,把一批具有可操作性的文化精品项目推向市场,如正在建设的“大泉洞风景区”、“鼓舞天下文创园”、“牡丹小镇”等项目。有效带动餐饮、住宿、休闲等相关产业,互相推动,共同发展。

2、增强发展后劲。一是要加快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推进速度,促进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二是要加大龙头企业培育,不断做大做强我县文化企业;三要加大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申报力度。各相关部门要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文化产业单位申报认定工作,力争更多的文化产业单位进入规模以上单位名录库。

3、优化产业结构。解决我县文化工业占比过大问题,关键在于加大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主动调整优化文化产业结构,积极引导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文化服务业发展水平,提升文化服务业增加值在文化产业增加值中的比重。


  • |
  • |